4G時代,電信運營商的移動網絡雖然覆蓋了全球90%人口,但卻只覆蓋了不到20%的全球區域。與4G相比,5G在速率、連接數、時延3個方面有巨大改善,主要面對3個核心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5G相比4G的提升也是全方位的,并實現接入類型多樣性。
全球大多數通信衛星以GEO衛星為主,不同高度的衛星產生的時延不同,地球同步衛星數據傳輸延遲大,為500ms左右,而低軌衛星則能極大縮短時延,時延在50ms以內,與地面光纖網絡相當,這也使其可以支持視頻通訊或在線游戲等基于實時數據傳輸類應用,可以滿足除了部分超低時延場景外的傳輸需求。
2020年11月6日,由中國研制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升入太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標志著中國已經向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大門邁進了一步。此衛星搭載太赫茲(THz)通信載荷,將開展全球**THz通信技術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技術驗證。THz通信技術被認為是目前6G的潛在關鍵技術,該技術(參考《6G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可以用于遠距離衛星通信,實現衛星互聯和星間組網,是天基網絡極其重要的一環。同時THz的頻率在0.1THz~10THz之間,具有極其豐富的頻譜資源,且超高頻率可使下行傳輸速率達到100Gbps~1Tbps之間,利用THz通信技術實現端站與地面設備和主站的連接,可以實現空間與地面的組網,解決全球覆蓋和高速用戶移動問題。
目前國外產業早已開始布局,國際各大公司搶占通信衛星頻譜、搶占低軌衛星軌道。如美國SpaceX公司正在積極儲備太空能力、歐洲也在積極開展OneWeb等項目,希望通過打造規模巨大、覆蓋全球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搶占衛星網絡的運營先機,衛星頻譜資源先到先得的規定,讓衛星網絡的部署變得更加迅速。
隨著我國的衛星通信系統的建設加快,在主站、端站應用的晶振也越來越多樣化,芯時頻科技提供的多種高頻晶振可以廣泛應用在衛星通信系統的射頻系統,基帶系統中。
我們有多種類型,型號,頻率范圍的晶振,工作溫度范圍滿足工業級-40~85℃,車軌、**級要求-55~125℃。工裝尺寸多樣化,在標稱電壓和負載下,工作在基準溫度下范圍中的頻率穩定。根據多種需求場景選擇對應高性價比的晶振,為系統提供準確而穩定的時鐘,讓系統獲得更加優異的性能。目前芯時頻公司主營產品系列有:晶體諧振器,石英振蕩器,可編程晶振,溫補晶振,濾波器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安防,車載數碼,網絡通訊,智能硬件,物聯網,6G基站等設備及各種頻率控制設備。產品的頻點范圍更寬,體積更小,更可靠,功耗更低且抗震性更強。